「非常時期要共體時艱!」主管情緒勒索 該如何停止惡性循環
最近受到疫情影響,新冠病毒癱瘓全球不少產業,旅遊、航空、民生等,也許對於不少員工來說,一直以來拼命努力的職場如今也被迫放起「無薪假」,從就職到裁員、宣告無薪假,無形之中頂頭上司對員工的言語讓人窘迫,你也有聽過這些說法嗎?
「非常時期需要大家共體時艱」
你的心理回應:與工作共體時艱 那我們自己的生活呢?
「我是為了你好才請你執行這次的專案,能者多勞啊!」
你的心理回應:那我不當能者求你放過我
也許在非常時期,許多人在職場上會遭遇到來自公司政策、主管承受壓力帶來的情緒反應,不過事實上,職場的情緒勒索可能早就存在你的日常許久,而你卻渾然未覺,只是經常莫名感到窒息、工作無止盡的壓力與焦慮。
筆者第一次真正認識情緒勒索就是在職場上,不難理解在出社會以後,屏除自由工作者或其他特例,大部分的人一天之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工作場域度過,一旦在職場受到情緒勒索,如同受困囹圄一般無法逃脫,每日在痛苦與焦慮醒來,身心靈飽受折磨,對當下生活、情緒甚至是身體健康都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
自己回想起來,出入職場時最可怕的並不是情緒勒索,而是自己受到情緒勒索卻渾然未覺,每天不知道只曉得「工作壓力大」、「事情做不完」,埋首在電腦前,好像沒有折磨殆盡能量就沒臉面對主管、底下的實習生,那陣子喪心病狂一般,每天早上八點到公司,晚上八點下班,日復一日,週末仍然抱著筆電做週報、緊盯系統後台,遇上連假出遊,甚至還告訴旅伴自己需要一邊工作,終於把朋友給惹惱了。想不到後來他找了一本書給我,上面大大地寫著「情緒勒索」,那一刻,我的心靈似乎被救贖了,像是一根針終於扎進不停吹氣而膨脹的氣球,痛快的爆破,瞬間所有的氣體被釋放出:「原來我並不是工作壓力大,而是受到情緒勒索的迫害。」
職場情緒勒索是什麼?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由心理治療學家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最先提出,試圖讓某人做一些事情,若是不順從就會使你感到內疚。
在關係中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以威脅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讓被勒索者受到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與罪惡感(Guilt)的掌控,以上三者字母取開頭剛好構成單字「FOG」-迷霧般的,具有雙關意思。家庭中父母、長輩、親密關係另一半、職場老闆、主管都有可能發生。
舉例來說,在感情上,情緒勒索出現的例句像是:「如果你真的愛過我……」「畢竟我為你做了…」「你怎麼能這麼自私……」
在職場上可能就變成:
「我是看中你,才請你接下這個工作…」
「在職場那麼久,沒見過幾個敢比我早下班的….」
「先學會做人,再做事…」
「不強的人不會待在我底下做事….」
讓你半強迫加班、無形討好主管、接下超出負荷的工作,都是因應上述句子所做出的反應。
「理解」這些情情緒勒索的情境,從他人的掌控行為(controlling behavior)跳脫出來者,能有效緩解受到的情緒勒索,同時也有助於克制他人對自己做出令自己不舒服、非己所願、麻煩沉重的、甚至自我犧牲的事物,擺脫讓人窒息的壓迫感。
主管情緒勒索 三大方向拆解職場陰影
1.有意識你正在遭受「情緒勒索」
請大家記住以上情緒勒索發生的脈絡,在工作中或人際關係中情緒勒索發生時,勒索者會先測試對方的反應,起初可能似乎是細微且無害的事情,受勒索者會視而不見,傾向於反應遲鈍而不是反應過度,不會將其視為正常關係的一部分,而是正常行為之外,但是受勒索者總會說服自己這是暫時的。
可惜的是,這樣的情況往往不是暫時的,當對方知道有辦法情緒操控你,後續只是產生惡性循環,強度變本加厲,沒有停止的一天。
2.勇敢拒絕、溝通捍衛自身權益
如果你知道你的主管試著用情緒勒索來操控你,可以先找機會與主管溝通,告訴對方自己遇到的狀況,「目前案子都在進度上,不用加班也能完成」若是被分配到的專案數量超出負荷,可以向主管提出,「工作進度可能會延遲,從公司整體利益來看,可能會讓團隊或是客戶連帶受影響。」
我需要更多的資源或人力協助,不然後續的任務上會有困難。
勇敢的告訴主管你無法再接下新的工作。
通常情緒勒索能夠在某個人身上奏效,是受勒索者存在「害怕自己不符合別人期待的心理」擔心自己若是沒有完成所有任務就是不完美的,進而自我否定。
又或是對自己沒信心者,因為自認為能力不足,所以試圖透過滿足主管任何期待來彌補在他人心中可能不是那麼優秀的印象。
3. 丟掉工作的威脅?為自己設下停損點
多數人之所以受到情緒勒索,在尋求溝通以後,可以緩解自己陷入主管情緒勒索的惡性循環。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確值得慶幸,然而,如果真的有「丟掉工作」的可能或是和主管交惡該如何是好?
溝通後得到更多施壓,又或是直接反應在考績上,代表這個環境並不適合你,也許是產業性質,不過這個命題較大,多數人若是身處在這樣的產業下,在入職前就會有權衡考量,真的需要員工犧牲絕大多數私生活,超乎常理的加班,讓你的生活飽受威脅,這樣的公司持續久留並非長遠之計。
也許你會認為,因為待遇稍微比同業多,薪水仍然具有競爭力,但是為了多出的幾千塊,而可能讓自己暴露在身心健康受到威脅的風險裡,後續需要的修復工作、醫藥費恐怕也不只如此。
給自己一到兩季的時間轉換環境,同時你也可以在不受到主管威脅與影響下,在合理的工作量中思考下一步或是開始準備轉職。
我要準時下班:不要把健康葬送在工作上
在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活脫脫的演出職場上員工長期受到加班文化與主管情緒勒索,無法正正當當下班擁有個人生活。
「身體是自己的,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不要把健康葬送在工作上。」《我要準時下班》
離開情緒勒索主管以後,才知道原來職場主管與下屬關係是可以這麼舒適自在,就算沒有主管的人情壓力,你仍然能夠在職場上做出一番成績,因為職場關係相對單純,更專注在工作績效本身,透過工作帶給你的成就感成為邁向下一里程的動力,自主性喜歡上工作充滿更多挑戰、克服困難得到的勝任感。
再也不用為了人情而加班卻什麼績效也沒做出,只是浪費生命消磨時間,內耗自己的個人生活。捍衛生活平衡很重要,當有意識到情緒勒索的發生,勇敢拒絕,你值得更友善的工作環境。
【 關於作者】
小妮子
大學修教育讀諮商,相信文字的力量,忠於自己的靈魂 。歡迎來信分享 eatingliu0320@gmail.com
心累大於身體疲勞 職場工作倦怠該怎麼解?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即便擁有穩定、薪水優渥的工作,同樣會面臨職業倦怠,意味著許多工作者都會遇到,因此我們更需要思考,如果身體不能夠跳脫當下的環境,能讓心理層面脫困嗎?
壓力一來就焦慮,五個方法讓你與壓力好好相處
壓力像是彈簧一般,適度的壓力能讓個人發揮潛能,然而,壓力太劇烈無法調適時,便會讓彈簧疲乏,生活逐漸失衡。有時候,壓力不只是對個人造成影響,更會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當你對壓力產生焦慮感,另一半、家人、朋友、也會因此感受到無形的壓力,與你在同個空間都會感到窒息。
職場心理學|總是低估自己的成就 你可能患有「冒牌者症候群」
明明已經表現不錯,但老是害怕「被發現」沒有經驗或沒有能力,你也經常深陷焦慮讓自己無法停止忙忙碌嗎?也許你也患有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
不喜歡自己的玻璃心?心理學家: 6 種「認知扭曲」讓人容易不快樂
你是個樂觀的人,還是容易不快樂的人呢?如果你是後者,那是時候該檢視自己是否有「認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 了。「認知扭曲」是由知名的心理學家 Aaron Temkin Beck 所提出,它就像個自動化的濾鏡,決定你所看見的是令人沮喪的黑白色調,還是令人喜悅的彩色。
TED 心理學講師:最好的紓壓方式是關心他人,並把壓力當朋友
從學生時代面對考試,到成年後面對職場、家庭,「壓力」似乎是我們終身的敵人,它攪亂我們平靜的心靈,傷害我們的身體,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關於憂鬱症,你以為的可能錯很大!
每個人都有情緒起伏,有心情愉悅的時候,自然也有莫名低落,或是遇到壞事情時的難過。於是,每當討論到「憂鬱症」的話題時,就常有人拿自己的「情緒經驗」來想像憂鬱症,直觀地發表評論,然而這些自以為是的想法其。實。錯。很。大!
攻略憂鬱大補帖:陪伴憂鬱患者不煩惱!
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情緒低潮,不知道你的言談是否變得更加地小心翼翼,深怕說錯話會給對方帶來二度傷害?又或是你總沉不住氣,為了對方好而苦口婆心的說出了許多建議,希望對方因此而改變或是快些康復?而憂鬱症的發作期間,患者缺乏活力、沒有動機從事日常事務,你是否一肩扛起對方所需擔負的責任而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呢?再者,你是否曾經受憂鬱症朋友的負能量所影響,而好幾次想要嘗試疏遠對方,但又因放不下對方而勉強自己停留在這段關係之中?這次,就讓心理師來分享,身為憂鬱症親友的我們,該如何面對身旁的罹患憂鬱症的朋友們吧!
《日常觀察》高壓危險,請勿靠近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一早起床就有股莫名的焦躁感?整天把咖啡當水喝還是提不起精神?到了下午就開始頭痛胸悶想吐?下班回家覺得腳步沈重心情也低落?晚上睡覺像煎魚一樣翻來覆去無法入睡?每天肩頸都像扛了石頭般僵硬?如果這些情形就是你的狀態,那麼你的身體正亮著紅色警示燈,提醒著你現在可能正處在高壓的危險當中,你可以做三件事來幫助自己遠離高壓危險。
黑鷹之後,我們如何面對失去
逝者已矣,過去在軍隊中聽聞類似的消息,心裡總是強忍悲傷,繼續執行自己的勤務工作,有時候甚至連想去看同袍的最後一面,也因為執行公務無法前往。這就是軍人,一個無時無刻必須堅強的角色。
【事情做完之前,我不能放鬆】心理學:「高成就者」內心常深藏 6 種壓力思維
如果有一個詞最適合形容社會上的高成就者,想必就是「能者多勞」。越優秀的人肩上扛的責任往往越重,美國加州的心理學家 Harriet Braiker 博士認為,當人們在社經條件上取得的成就越高,因為身分的改變也會逐漸轉換思維方式。但其中有某些扭曲的想法,可能導致不健康的壓力增生。以下是她認為高成就者最常出現的 6 種壓力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