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陪伴在人際關係中受傷的自己:一個心理師的自我陪伴告白

小王子曾說:「如果被馴養就要冒著流淚的危險。」

身而為人,我們都渴望與人連結,然而連結必定得冒著受傷的風險。每個人在人際中都曾受過傷,並發展出不同的生存因應模式:有的人從此將心封閉,以旁觀著的方式與人保持距離;有些人越挫越勇,但受傷的情緒卻牢牢記憶在身體細胞中,轉換成身體症狀;有些人決定先發制人,在受傷前先採取戰或逃的姿態,這些皆是美國心理治療大師薩提爾提出不一致的溝通姿態,使得我們越來越遠離和諧一致。

渴望連結必定得冒險

我們都曾在人際中受傷

發展出一套專屬的因應模式。

前幾天,我在人際關係中感到受傷,在一連串的事件後,我的理性與感性都跟我說對方把我當作有利可圖的對象,而非我以為的以誠相待。當我覺察的那天夜裡,我先是感覺到憤怒「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接著我觀察到悲傷「我到底算什麼」接著我陷入自責中「我怎麼又這麼快地相信人」。

美國治療師Teyber提出情緒層次

憤怒背後掩蓋著傷心

傷心背後藏著自責或罪惡。

即便我清楚當下狀態可以套用的理論,我也知道呼吸回到當下,但在受傷的當下,我發現呼吸與理論協助不了我,因此我選擇「找人聊聊」。慶幸,同為心理師的幾位朋友與同行前輩在我低落時以適切的方式陪伴我。

找對人聊聊

從平時互動中觀察與累積對的人

永遠記得受傷時找對的人聊聊

在這一次的受傷中,我看見嚴苛的自己,都受傷了還不願意放過自己,自責地數落自己「為什麼這麼容易相信別人,為什麼不懂得保護自己?」。陪伴我的前輩跟我說「從學習的角度看看事件、看看自己」,專心地聆聽、適時的遞上面紙、看到眼前坐著既受傷又對自己嚴苛的君柔,沒有批評、沒有「早知道」、沒有「我跟你說」,就這樣地聽著、看著、回應著。

怎麼陪伴受傷的自己

適時地找人聊聊

找對的人聊聊

受傷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自我苛責,也不是懊悔,而是先陪伴受傷的自己,也許答案就會在自己的耐心陪伴中慢慢浮現了,生命就是這麼奇妙,不是嗎?

心理師故事

卓君柔心理師

國家高考合格諮商心理師(諮心號第003839號)

NCDA CDA國際生涯發展諮商師(ncda-cdaa-tpa1-17-0156)

療心卡認證陪談師/認證講師

日本和諧粉彩JPHAA正指導師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模式初階進階訓練結業

巴赫花精研習/新巴赫花精研習結業

療癒密碼結業

「處理傷痛的過程,有時就像是清創手術。每位個案都是鼓起十分的勇氣,才到我面前,希望我在過程裡陪伴他們,除了傾聽及運用我的學術訓練來協助他們,我也會運用其他工具如:牌卡、花精、精油、冥想放鬆等,運用多樣化的管道來引導與陪伴個案進入內在世界、處理傷痛、創造更多的選擇。」

君柔心理師明白每位來到面前的個案,他們都有莫大的勇氣,才能面對生命中的不容易,對她來說,這非常難能可貴,而她也珍惜每次能協助個案面對傷痛,朝向見心、建心、健心的機會。

給自己再一次的機會,讓專業心理師來幫助你,重新梳理傷口,聚焦當下、再次啟航。辛苦努力的我們,都值得過著美好自在的生活,不是嗎?

聯絡Wawa君柔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talkwithwa/